舊作原址:明日報個人新聞台。


前些日子,剛好有個節目談起隔代教養的問題,我想起了以前看一部試片的感想。

...............................................................................................................


「奶奶,如果你生病了,就寄一封空白的信紙給我,那我就知道那是你…..」

當小男孩對著無法說話的奶奶斷斷續續地講出這幾句話的時候,不只老奶奶低頭擦眼淚,銀幕底下的人也都因為手開始動作而發出小小的窸窣的聲音。

那種無意識流露出來的,有關於人跟人之間的情感,是最能直敲進人心的。

常常,走過台北街頭,在補習街前,在天橋上,甚至只是一個巷子的小轉角,會三不五時地看到身影佝僂的老年人,孤單落寞地站著或坐著。不是偷閒,不是無聊,他們是在工作,販賣口香糖或是玉蘭香花。

每看見這樣的老人,心中總會浮起一個問號。他的家人都到哪裡去了?為何讓行動不便或是根本看起來就很虛弱的老人,還在城市裡流浪販賣商品,也折磨可能是最後幾年的生命。

每個人背後都會有自己的故事。可能他們根本就沒其他家人,可能其他家人也都在努力,當然,也有可能是被小孩惡意遺棄,有家歸不得。只是,因為看過太多子女成年成家之後,就不再認自己父母,甚至騙取父母金錢後,將他們驅趕出家門的殘酷事實,因此,心裡最後浮現的答案多半趨向於遺棄這樣的原因。但是,即使如此推測,我也希望這只是自己的偏見,而不是大部分年過半百還得在街頭辛苦工作的老人們,他們拖著年邁身軀走動的原因。

不去評論任何事實的是非,只是感覺上,整個台灣社會對於老年人的認同不高,對於可運用的銀髮族能力更是忽視,而偏偏這樣的老年化社會,卻是大家必須去面對的。

似乎是離題了,讓我們回到這個故事。

為了增加本片的真實感與說服力,導演歷經千辛萬苦才在一個只有八戶人家的小村落裡找到飾演奶奶角色的老婦人,並且在當地拍攝完成,而劇中大部分演員也都採用當地人,因此整齣戲並沒有令人激賞的演技飆演,但卻散發著一種吸引人的樸實基調。而導演這樣的辛苦與堅持,讓這部片贏得許多人的讚賞,在韓國大鍾獎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劇本及最佳製作三項大獎。

對於一個從小在都市長大的男孩,如何跳脫蠻橫任性與物質牽絆而回到愛的原點來看待年邁的奶奶這點上,劇中並沒有太多矯情的鋪陳,反而運用了一些無法言語的行為與態度,默默發揮著愛的作用。從頭到尾,男孩依然像個都市小孩一樣,無法忍受鄉村無聊枯燥的生活,不過他卻從一些日常生活的互動過程,慢慢地感受到奶奶寬容的愛,體會到對別人尊重也是件重要的事。

城市與鄉村,小孩與老人,都是種對立的衝突。導演將這樣的衝突明顯地表現出來,手法卻是柔和自然地讓人感到溫暖。而在男孩自作聰明吃盡苦頭後看見奶奶塞在GameBoy後面的紙鈔後大哭時,在銀幕前觀看的人彷彿也感覺到自己心深之處的情感跟著一起也被敲動了。

這也難怪。還有什麼比真誠原始的愛還要令人動心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mo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