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事一起聽音樂,還有人會義務做「現正播放」的CD Display架,好玩極了。



上星期因為錄音的關係,在時間有點尷尬的情況下,溜去了華納威秀附近。

先是到了市政府捷運站附近,搭上32號公車,選了後方慣性的位子,然後以差不多姿勢轉頭望著窗外,依序看著新光三越大樓、市政府廳的背面在眼前流逝過。然後左轉,然後到了目的地。

幾乎是可以預測轉彎時間的路徑,令我回想起前年至去年的上班生活。

在當了SOHO好幾年後,朋友的一通電話,瞬間改變了我的生活。於是我回到職場,又開始過著有同事可以嬉鬧,有客戶可以開會,還有所謂辦公桌可以堆放雜誌書籍文具的較規律生活。

回到職場,許多人便開始問起一些問題,譬如,當SOHO久了,再回到公司上班會不會不習慣?或是,到底我愛上班還是愛SOHO的生活?哪一種方式會比較快樂…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剛開始,真的很難回答,因為當了太久的SOHO後,一恢復上班的心情,其實是挺新鮮的,因此,答案可能會因為情緒的干擾而不準確。就像當初剛轉變成SOHO的初期,當人家問起當SOHO好不好的問題,「很累」可能是我唯一想大聲喊出的回答。

剛決定離開職場,變成一個SOHO時,整個工作型態一下子從Team Work變成獨自一人,沒有人可以分工的情況下,什麼事情都得自己處理執行,瑣碎又大量的工作,讓我每天都處於累到非常不堪的狀態。因此,當時的我,只覺得那種認為當SOHO比較好、會比較有自我的說法,根本是個大謊言。

可是經過了許多調適後,漸漸就會發現,其實對我來說,關鍵好像不在於工作型態的習慣與否,而是面對工作型態的心態。

在辦公室裡,有同事作伴,一起討論案子擠盡腦汁想東西,或是想不出東西時互相揶揄打鬧、交換最近看書聽音樂的新發現,甚至有時在午茶咖啡間偷偷嫌唸客戶幾句,都是相當有趣的過程,也是很棒的分享。

在自己的空間裡,獨自一人大聲聽著音樂,不必打扮地穿著家居服想東寫西,累了就偷懶地在沙發上睡兩三個小時,有時出去跟客戶討論東西,有時工作到深夜凌晨,則是另一種不同的感受與歷程。

對我來說,這兩種工作型態其實是很難比較的。因為一進職場上班時,我便自然地融入了同事間的互動與TeamWork的運作,然後盡量把每天都得到公司報到的固定動作、有時不免要多擔待人際問題等比較煩人的問題,視為一種必然;而當恢復自己在家工作時,我則會享受獨自一人工作的自由,然後把工作生活混淆在一起、直接面對客戶的無力等種種狀況,也視為享受自由彈性工作的義務條件。

簡單地說,就是不管任何型態的工作,都會有苦有樂,我不能不成熟地要求,只想享受好的快樂的一部份,而排除其他可能會有的障礙與累人的部分。因為這些都是工作的組成要素,都是過程中必然產生與必須去面對的,凡事都有付出與回收,快樂與痛苦是相對比較的,沒有繁雜討厭的事情,也就無從感受工作完成的快樂成就感,只是看要如何去看待,如何去解讀罷了。

去年短暫的一段重返職場時光,似乎讓我對於工作多了另一層想法與思考。

所以呢,上班有上班的甘苦,不上班也有不上班的愁樂。

上班不上班,快樂不快樂,當上班族也好,當SOHO族也罷,對我來說,其實,好像都只是心境運轉的角度不同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mo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